2025 年 Apr 4日 - 9:01 pm
29.5 C
Hong Kong
Home親子活動清明節|兒童養生指南

清明節|兒童養生指南

賣旗日-0403_工作區域 1
賣旗日-0403_工作區域 1
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

贊助廣告

清明,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於每年陽曆 4月 4日或 5 日交節。 《歲時百問》記載:「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而明淨,故謂之清明。」清明時節,萬物復蘇,正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刻。以下為家長們整理了此時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及養生方法。

健康注意事項:

  1. 防風保暖

清明時期天氣忽冷忽熱、化多端,小兒衣著需遵循」下厚上薄「原則,著重保暖腹部、後背和腿腳。中醫認為春天屬木,風氧主令,《黃帝內經》有云:「風者,百病之始。「小兒臓腑嬌嫩、形氣未充,身體機能脆弱,對風邪抵抗力弱,易感染肺系疾病。家長要根據天氣和孩子體質變化及時增減衣物,並按「春摀「原則,暫時不要急於減薄被褥,以防寒濕入體。

  1. 飲食清補

春季與肝相應,清明時肝氣最旺。依五行相生相剋原理,肝氧過旺易剋伐脾土,影響脾胃功能,進而乾擾食物消化吸收。故飲食當以健脾祛濕、養肝柔肝為主。

唐代孫思邈提倡「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養脾氣」,孩子可適量多食用蓮子、紅棗、扁豆、淮山、小米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。此外,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引《風土記》所主張,可在膳食中搭配大蒜、韭菜等溫通陽氣的食物,助力陽氣升發,達到養肝效果。但要注意少吃海鮮、筍等“發物”,以防陽氣損耗。

  1. 曬太陽補陽氣

清明是自然界陽氧生發旺盛的時期,對小兒生長發育極為有益。家長多帶孩子到戶外曬太陽,重點曬背部和頭部。背部為陽,督脈置通其上,聯繫諸多陽經,主一身陽氣;頭部乃諸陽之首,陽氣匯聚之處。曬此二處可令陽氣透過經絡翰送全身,既能補充陽氣,又助於促進孩子發育、增強免疫力,還能微微出汗以祛除體內寒濕之邪。

  1. 環境衛生

清明前後梅雨綿綿,濕氣易積聚,為徽菌滋生創造條件,居家環境極易繁殖細菌及微菌。尤其對於有鼻敏感、氣管敏感或濕疹等問題的孩子,徽菌等過敏原可能引發或加重過敏症狀。家長需加強居家清潔,尤其要注意清潔孩子日常接觸的玩具、家具等物品。若孩子出現呼吸急促、困難等症狀,務必及時就器。

小兒推拿

補脾經:定位於小兒拇指外側。操作時,家長用拇指從小兒拇指外側指尖推至指根,每次推 100-500 次,隔日操作一次。此手法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,能改善孩子食慾。
清肝經:定位在食指掌面末節。家長用右 手拇指自小兒食指掌面末節橫紋推向指尖,推100-500 次,隔日一次,可起到平肝火、養除平肝的作用。推拿時,家長可先在手上塗抹適量變暖的按摩油,以避免磨捐孩子皮膚。

小兒食療推薦
清明期間為孩子推薦以下三道健脾及胃的食療菜餚,均選用當季食材且做法簡單:

  1. 薺菜粥

材料:新鮮薺菜、粳米
做法:薺菜焯水切碎,與粳米煮至粥稠,加鹽調味即可。薺菜能健脾胃、清熱利濕,尤其適合春季調理脾胃。

  1. 五指毛桃薏苡仁湯

材料:五指毛桃、薏苡仁、瘦肉
做法:食材洗淨後與汆燙水瘦肉燉煮1.5小時。此湯可清熱祛濕、健脾養胃,幫助孩子緩解濕氣重引起的食慾不振。

  1. 南瓜紅棗發糕

材料:南瓜、低筋麵粉、雞蛋、紅棗
做法:南瓜蒸熟壓泥,加入雞蛋、麵粉和酵母發酵後蒸製,點綴紅棗。南瓜補中益氣,紅棗健脾胃,蒸煮方式溫和易消化。
小撇步:清明時節飲食宜清淡,避免生冷油膩,可搭配山藥、大棗等甘味食材增強脾胃功能。若孩子脾胃虛弱,建議少量多餐並注意食材軟爛易吸。

(圖來源於網絡  文/Ivy)

必看文章
賣旗日-0403-02
賣旗日-0403-02
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

贊助廣告

相關文章

语言 »